当前位置: 首页/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目录/乡镇街道目录/散旦镇人民政府/标准化规范化目录/就业创业

红灯笼映红致富路! 散旦镇甸头村:西红柿成熟采收忙 “蔬”写乡村好“丰”景

作者:富民县散旦镇     发布时间:2025-08-07 09:00    来源:富民县人民政府

阳光透过棚膜,洒在甸头村现代化蔬菜基地的西红柿藤蔓上。一颗颗饱满圆润、色泽鲜亮的西红柿挂满枝头,像极了喜庆的“红灯笼”,散发着诱人的光泽。近日,走进散旦镇甸头村的蔬菜大棚,满目翠绿中缀满串串鲜红,宛如盏盏“红灯笼”点亮田野。这里,由甸头村党总支领办的“共富基地”迎来盛果期,不仅绘就了动人的丰收画卷,更成为党建引领下强村富民、振兴乡村的生动实践。

图片 1

党建领航,“红产业”强根基

这片生机勃勃的“红”,源于散旦镇在鲁南片区擘画的产业振兴蓝图。甸头村立足当地气候土壤优势,精准施策,引导各村发展特色种植。甸头村党总支闻令而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并申报实施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村集体牵头引进优质品种和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高标准打造了500余亩蔬菜种植区,其中西红柿核心种植区30余亩,并将其定位为示范性“共富基地”。党员干部带头学技术、跑市场,将鲜红的党旗牢牢插在了产业发展的第一线,为“小番茄”成长为“大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图片 2

利益联结,结出“共富果实”

就业就在家门口“在基地摘西红柿、干农活,一天能挣100块,离家近还方便,一年能干大半年,比出去打工强多了!”正在忙碌的村民徐大娘笑得合不拢嘴。像她一样,基地长期稳定吸纳了周边2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从事采摘、管护、包装等工作。据估算,仅务工一项,就能为参与的村民人均年增收超过8000元,真正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集体钱包鼓起来作为村集体主导运营的产业项目,基地的收益直接反哺村集体经济。目前基地日均采收量稳定在2000斤左右,可观的市场收益有效壮大了甸头村的集体经济实力,为村里改善民生、兴办公益事业提供了源头活水,村级组织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技术送到田垄间基地不仅是生产车间,更成了“田间课堂”村党总支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将科学种植方法辐射给周边农户,带动整个片区蔬菜产业提质升级。

图片 5

延链增效,铺就振兴

这抹“番茄红”的亮眼成绩,源于散旦镇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探索。近年来,散旦镇鲁南片区立足气候与土壤优势,深入剖析现有产业结构,因地制宜谋划产业发展,打造占地面积达500亩的生态蔬菜基地,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优质品种,开展辣椒、番茄、甜豌豆、青花菜等应季蔬菜轮作复种,通过科学种植和水肥一体化管理,实现了产量、品质、效益“三提升”。串串“红灯笼”,照亮共富路在散旦镇鲁南片区的沃野上,这抹跃动的“产业红”,正成为驱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集体壮的强劲引擎。党建引领下的“共富基地”模式,不仅让甸头村的田野写满了丰收的故事,更铺就了一条通往乡村振兴美好明天的康庄大道。

图片 3

“下一步,我们要让‘小番茄’撑起‘大产业’。”散旦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散旦镇将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通过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村民个个有活干、家家有奔头”的美丽画卷。届时,这抹跃动的“番茄红”将铺满更多田野,成为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红色引擎”,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版权所有:富民县人民政府 技术支持:昆明信息港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240002

主办单位:富民县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

地址:富民县永定街88号 信息公开办电话:68811833 技术服务电话:68810808

滇ICP备20000783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2402000111号

富民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