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富民县自然资源局 发布时间:2025-07-23 11:57 来源:富民县人民政府
2025年以来,全县降雨量累计比往年同期增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地质灾害总体趋势偏高。富民县自然资源局积极践行“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理念,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恪尽职守,勇于担当,通过多部门协同+强化属地管理+党员挂钩防控体系,牢牢把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动权,当好地质灾害防治“放哨人”。
一、强化隐患排查,织密风险防控网络。2025年以来,县自然资源局严格落实“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机制,依托专业技术力量,对全县14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滑坡123处、崩塌12处、泥石流5条、地裂缝1处、地面塌陷1处)开展全覆盖排查。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自然资源局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挂钩联系各镇(街道)地质灾害点,协同属地及相关部门,重点针对公路沿线、厂矿企业、学校、聚居点等高风险区域,累计开展拉网式排查15轮,派出车辆60余次、人员240余人次,计划新增隐患点2处,调整3处中风险区域为低风险。同时,结合昆明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将富民县西部麻地—富民断层以西区域和普渡河断裂带两侧列为重点防范区,加密巡查频次,建立动态管理台账。截至7月,转移受威胁群众1户1人,避免财产损失0.5万元,实现零伤亡目标。
二、强化监测预警,筑牢技防人防屏障。进一步强化技术支撑,安装普适型监测设备12套(含雨量计、裂缝计、GNSS基站等),接入省“3.0”监测平台,实现隐患点实时动态监测。针对散旦镇汉营村、罗免镇大者北等7处灾情现场,联合技术单位采用坡面覆盖、排水改线等工程措施,有效控制风险。构建群测群防工作格局,压实县、镇(街道)、村、社、监测员5级责任体系,配备专职监测员283人,发放明白卡284份、避险卡1491份、隐患点通知书142份,设立警示牌137处,构建“人防+技防”闭环管理体系。与气象部门联动发布预警信息180余期,覆盖283名监测责任人及受威胁群众,确保预警信息直达基层。地灾监测设备在线率达100%,为精准预警提供数据支撑,如6月20日升级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Ⅱ级预警后,及时转移重点区域群众,未发生灾情。
三、强化实战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指导各镇(街道)完成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群众转移避险演练,7月3日,协同永定街道组织开展洪涝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群众转移避险演练,50余人参与,涵盖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医疗救助等全流程,有效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开展常态培训,年内开展防灾减灾培训7次,参与培训人员350人次,覆盖镇(街道)、村(社)干部及监测员,强化识灾、报灾、避灾技能。通过演练和培训,基层应急响应速度和群众自救互救能力显著增强,永定街道演练中实现“10分钟内启动响应、30分钟完成群众转移”。
四、强化工程治理,减少地质灾害威胁。根据昆明市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计划,县自然资源局启动地灾搬迁三年行动,积极做好群众工作,结合实际以分散安置、工程治理等方式开展治理,逐步降低受威胁群众风险。同时,积极申报国债项目,争取资金支持避险搬迁和治理工程。
五、强化值班调度,全面落实防灾责任。机关党员带头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接收并传达气象预警、上级指令及灾情信息,做好信息传递与预警,确保政令畅通。依托12套普适型监测预警系统动态跟踪隐患点情况,第一时间发布预警,落实“1262”精细化预报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及时通报雨量情况,做好应急处置及报告等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