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一、《实施意见》制定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出发,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明确提出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等要求。继2015年初,中办、国办正式下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到2017年3月昆明市委办公厅、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昆明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昆办发〔2017〕4号),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作出重要制度设计,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设目标,并就各县作出明确要求。富民县改革办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由文体局拟定《实施意见》,加快构建富民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件主要内容及特点
(一)主要内容。包括实施意见和实施标准两部分。实施意见全文共分四个部分,十四条。一是提出总体要求、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通过明确工作原则,推进落实各项重点任务,实现“到2018年,基本建成城乡一体、区域均衡、人群均等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二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按照全覆盖、保基本的思路,对健全设施网络、统筹城乡资源、开展文化扶贫、保障特殊群体权益提出要求。三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立健全包括保障标准、技术标准、评价标准等在内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四是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通过培育文化消费、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培育文化类社会组织,以及构建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五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突出利用现代技术,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六是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人民为中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服务提供。七是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协调机制、管理机制、评价机制,实现共建共享。八是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力度。为公共文化发展提供法律、财政、人才和组织保障。
(二)主要特点。文件的制定注重建强现状梳理,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学习国家、省、市意见和标准,在结合富民实际的基础上提出目标任务。在《实施意见》起草过程中逐步确立并完善“五个统一”,即上级标准与富民特色、保障基本与促进公平、把握需求与有效供给、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基本原则。
一是突出问题导向。围绕一些地方公共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公共财政投入不足、人员编制与实际工作不匹配、面向特殊群体产品服务不足等问题,强调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优化配置城乡资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强“软件”建设,提升管理服务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市场提供多样化产品服务、社会各类主体积极参与的重要作用。强调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购买机制,探索开展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建设,形成供给主体多元化、社会化格局。
二是强调惠民利民。按照促进城乡均等、人群均等、区域均等的理念,努力实现均衡发展。建立城乡联动机制,推行公共文化场馆总分馆制,开展流动服务,实施“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办实事工程。将特殊群体文化权益摆上重要位置,量身打造适用对路的产品和服务。与扶贫工作相结合,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实施文化精准扶贫计划。注重建立群众需求反馈机制,将人民群众的评价作为效能考核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富民文化共享工程优势,完善平台功能,建立文化产品服务资源供给平台和群众文化需求、满意度评价反馈平台,实现文化产品供给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
三是突出富民特色。实施意见及实施标准的制订以上级意见和指导标准为基本遵循,立足基层,细化要求,增强可操作性。文件定位“持平市级标准,兼顾区域平衡”,注重体现突出富民特色,融入本地元素,形成独有文化品牌。 四是强调前瞻性。实施意见和实施标准以县为基本单位推进落实,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对当前文化工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可操作性强。实施意见和实施标准执行时间与“十三五”一致,在发展目标、标准指标确定方面紧密衔接,统筹考虑,预留了一定发展空间,便于指导长远。同时,提出建立健全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文化需求变化,适时调整具体指标。
三、解读机关、解读人及联系方式
解读机关:富民县国土资源局负责解读
解读人:张会春
联系方式:6881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