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富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政策解读
关于《富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
政策解读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展望的建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展望的建议》《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中共富民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富民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富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经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一、关于《纲要》的形成过程
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县“十四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于2019年11月启动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于2020年3月通过公开招标采购,确定云南旭景规划研究院为规划《纲要》编制单位。随后,编制单位到主要经济部门和镇(街道)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就规划《纲要》编制思路与相关县领导开展了交流座谈,2020年7月完成规划《纲要》初稿草拟。2020年7—12月,通过“掌阅富民”“爱上富民”网络平台征求市民意见建议,先后收集到市民意见建议26条,经分析、梳理、汇总后,将合理化意见纳入规划编制,并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作了修改完善,多轮征求县级各部门、各镇(街道)意见建议,听取了部分县级领导、省市专家的意见建议,修改完善后,形成了规划《纲要》。
二、关于“十三五”发展成就
规划《纲要》从“十三五”期间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城乡区域协调稳步推进、三大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群众生活日益改善七个方面对“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总结。从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来看, “十三五”时期,富民县经济发展由“十二五”的“中高速”发展,转向经济发展新常态,调整为“中低速”高质量发展的换挡期,是经济结构调整相对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大、民生改善最明显的时期。规划的31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到“十三五”末,11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市级下达目标任务,20项预期性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两个居民收入、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落户富民央企数量、实际利用外资6项指标未完成规划预期目标,GDP、人均GDP、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互联网宽带接入户数等16项经济社会发展预期指标绝对值或增速均完成或超额完成预期目标任务。其中,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105.73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7.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66495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8.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2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4.6%;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5.88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24.4%;“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09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3930 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7.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74元,同比增长9.1%。
三、主要任务和2035年远景展望
结合富民县实际,“十四五”期间指标体系设置为高效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安全发展六个板块,初步考虑提出29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5项、预期性指标24项。与昆明市相比,减少了“缔结国际友好城市数量”指标(预期项指标),新增了“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民营经济贡献率、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5项预期性指标。具体规划目标为:
到2025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绝对值1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7.5%以上;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1万元,年均增长6.72%;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9.5%;健康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量达54亿元,年均增长6%以上;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亿元,年均增长3%以上;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68%以上;城镇化率达60%;R&D经费投入强度占GDP比达2.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件;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0.6%;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五年累计引进市外资金240亿元;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单位GDP能耗下降率控制在市级下达目标内;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控制在市级下达目标内;地表水达到或好于三类水体比列控制在市级下达目标内;城市空气优良天数大于或等于99%;森林覆盖率达6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均预期寿命达81岁以上;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量达5人以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年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5万吨;电力人均资源数量达8200度;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市级下达目标内。
远景展望:展望2035年,富民县域综合实力和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大幅跃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多层次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城乡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全面建成螳川花园城市,全方位融入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山水园林卫星城、休闲康养目的地”。
四、关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纲要》提出了富民县“十四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11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一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加快构建创体制机制,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机制,健全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激发全社会创新能力,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能力。
二是加快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以“一核两轴一环三片一区”产业空间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坚持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第一产业仍延续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高原特色农业,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农业向品牌化、绿色化、适度规模化发展。工业方面,以省、市赋予富民产业园区的定位,按照做强新材料产业,做大装备制造产业,做精食品加工产业的定位,构建以新材料产业为主导、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为辅助的“一主二辅”产业体系架构,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重,以推动产业延链、扩链、补链为抓手,推动我县工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紧扣省委、省政府“绿色三张牌”部署,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我县清洁能源产业做大做响。第三产业方面,紧扣富民县建设“山水园林卫星城、休闲康养目的地”的目标定位,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大健康、全域旅游、商贸、物流业发展,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层级、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速“数字”经济发展等,推动我县第三产业快速、高效发展。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探索构建高质量发展制度机制,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平台公司融资模式,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扩大开放合作,积极主动融入昆明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推进五华富民协同一体化发展。
四是推进乡村振兴。通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着力构建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全产业链,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培育绿色食品品牌、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格局。
五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发展空间格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强区域互动合作,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六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坚持适度超前、推动城乡一体、注重综合提升、发挥整体优势的原则,加快交通、能源、农田水利、新基建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和现代化水平。
七是繁荣文化事业产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促进文化事业繁荣、昌盛。
八是推进生态富民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推动绿色发展,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努力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富民”,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把富民打造成为绿色消费引领区。
九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十是推进共治共建共享。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创新社会治理,增强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十一是保障措施。主要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规划统筹、注重规划衔接,健全政策协同机制,推进项目建设、确保目标任务落实四个方面来论述。
相关文件:
关于印发富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