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县多举措打造清廉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政务服务中心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主战场,是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依法行政的前沿阵地,是展示县委县政府的形象窗口。富民县政务服务中心坚持以“便民、规范、高效、廉洁”为服务宗旨,以提高企业群众满意度为目标,多举措打造清廉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优化服务方式,服务功能更完善。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服务事项“应进必进”。线下“只进一扇门”:整合服务资源,将23个审批部门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置服务窗口94个,目前入驻事项1492项,窗口工作人员133名,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目前,省政务服务平台发布的1426项政务服务事项完成指派率100%,发布率100%,网上可办率98%以上,全程网办(四级网办)率达94%以上。持续推进“一窗通办”:建成省、市、县、镇(街)、村五级联通的政务服务体系,县级1518个事项纳入综合窗口进行一窗受理,实现“一窗通办”。高频事项“掌上办”、“就近办”:推广“一部手机办事通”,梳理300余项与群众生活、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实现“掌上办”;在人员密集场所安装“e”办通自助终端机,119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可在线办理,临时身份证明、户籍证明打印、暂住证明打印、等高频事项24小时全天候服务。延伸服务“跨区域办”:开设跨省通办综合窗口,目前实现149个事项“跨省通办”,320项事项可在富民县和五华区“跨区通办”。
规范服务管理,服务水平再提升。全力打造标准化、规范化服务窗口。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制定实施《富民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制度》《富民县政务服务联络官制度(试行)》《富民县营商环境监督员制度(试行)》等相关制度不断规范服务管理。党建+政务服务互融共促:围绕服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整合驻县政务服务中心23家单位党组织及80余名党员,组建“政务先锋”党建联盟,以“六联四互”工作模式,凝聚合力,形成优化环境、促进发展的强大合力。重视“练内功”,提升服务“软实力”: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大学习、技能大比拼、能力大提升”培训和竞赛活动,不断提升窗口工作人员自我修养、强化服务意识、改善工作作风、塑造职业形象;组织开展团队能力拓展训练,打造一支具有活力、有激情、有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优秀政务服务团队;对县级35个政务服务实施部门及7个镇(街道)业务人员进行“云南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业务培训,促进政务实体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服务向纵深发展,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办事效率。
强化作风建设,树立窗口新形象。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进政务服务窗口转作风、强服务、提效能。强化清廉服务教育:定期组织进驻窗口部门召开工作会议和开展廉政教育,规范权力运行,强化窗口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廉洁意识、规矩意识,为政务服务工作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纪律保障。畅通监督投诉渠道并及时办理:多种方式公开投诉热线电话和投诉邮箱,接受群众投诉监督,对营商环境咨询投诉平台诉求件与部门联动全程跟踪办结销号,及时回应并推动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痛、难、堵点,切实维护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媒体“问效”促整改:县融媒体中心对问题解决不实、企业和群众不满意的部门进行暗访(采访)曝光,开展“现场问效”直播,被“问效”单位现场表态作出整改承诺,县委(县政府)目督办对被“问效”单位表态承诺事项办理情况进行整改督查,激励干部履职担当,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榜样示范共进步:开展年度评先评优活动,评选“政务先锋”集体奖、“党员先锋模范岗”、“最美政务人”个人奖,对先进典型人物、案例宣传报道,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展现新时代政务人的风采和担当。
完善服务设施,服务环境更舒心。按照集中集约、便民利企原则打造人性化的政务服务大厅。便民设施更暖心:不断完善10404.41平方米县政务服务大厅设备设施,在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建成50平方米的“24小时政务服务专区”,配备公安、税务、政务服务查询等12台自助终端,实现“下班能办”、“节假能办”;设置母婴室、阅览室、无障碍卫生间,配备雨伞、热水器、轮椅、老花镜、应急医药箱、针线包、电脑、免费打印复印机、手机充电站等便民设施,于细微之处体现人性化的服务理念,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暖心舒服;便捷服务更舒心:设置老年人服务窗口,为办事困难群众提供全流程“一对一”帮办代办服务;设置基层派出所户籍管理窗口,公安事项实现“一站办结”,并开启周六全天办新模式;全面推广开办企业“一窗通”线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印章;设置不动产“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窗口,实现企业和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一条龙服务;将驾驶员体检业务进驻中心办理,满足群众照相、体检、换证业务“一站式”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