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铸魂、时时警醒,党员干部 须守好道德品行的底线
党员干部参加纪检和组织部门的警示教育数见不鲜,但沉浸式的、代入式的、猛药沉疴式地投入到一堂生动的反腐倡廉实景课堂,展现出“腐与不腐”天差地别的,还是头一遭。在昆明市警示教育基地参观之际,各展区里面精心编排的内容、声光电的运用,“如履薄冰”“身陷囹吾”的效果、还有一个个沉痛的展示案例。让参观干部洗涤了思想、拷问了灵魂,也让我对作为党员干部自身应如何固本铸魂、拒腐防变指明了思路。
对理想抱负要有忠贞之志。百年奋斗洗刷了近代丧权辱国的耻辱,赢得主权、和平与发展,一叶红船托举起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此心安处是吾乡,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共同的精神居所,革命事业任重而道远。入党誓词、一诺千金,每个踏入公门的干部,立德树人,前提就是树立远大理想,把党和国家的事业当成是自己的事业。反观“片中人”,无不是思想和道德出了偏差,做人失去了主心骨,任由权力、财富、酒色异化了心灵,沦为贪欲的俘虏。曾子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明德天下。选择了这样一项未竟的伟大事业,岂能将个人好恶致于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上。
对法纪规则要有敬畏之心。法的精神既是为人的行为提供价值取向,也是划定不可逾越的红线,否则就会对背离法的消极行为进行惩罚。公民的行为要遵守的是国家法律法规,党员的行为要遵守的就是党纪党规。犯错源于对规矩条文的无知,对行为后果的无知。普法的过程就是我们深化认识的过程,惩其未犯,防其未然,可称之为监督执纪的“第零种形态”。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显而易见,警示教育、普法明纪做得好的地区,违法违纪发生率就会很低。作为个人要时时刻刻把规则把纪律铭于心上,知红线,守底线,牢记踏错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对物质私欲要有节俭之风。曾国藩家书中说,“凡仕官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不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守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共产党人从来都有共同恪守的道德操守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八小时之外从来不是纪律的盲区。私权利的让渡,是为了公权力的纯粹。尤其中央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在新时代行“徙木立信”之举更是意义重大。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这样获得的事业成就感、精神满足感是暂时感官和物欲所取代不了的。是以私以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远高于“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也是党员干部追求的家国情怀。
对亲人家庭要有珍爱之情。毛泽东同志的“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为全党秉持的家风作出了精准概括。人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个人所扮演的角色,不光是自身工作职位分工,还承担了家庭和社会的职责。横亘历史、绵延千年的是持续不断的亲情,家人是我们温暖的港湾,勇气和力量的来源,君不见堂前父母白发苍苍、膝下儿女嗷嗷待哺,多少干部行差踏错、步入深渊,导致家人支离破碎,子孙后代悲剧重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踏入公门,意味着满载家人的信任、孩子的期盼、社会的眼光,而不是贪图一时一地的物质利益。历史永远有记忆,锒铛入狱,带来的是党和国家形象的损害和整个家庭在社会的失位。合格的党员干部,就要言传身教,从严治家,让清正廉洁的红色家风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