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县人民政府永定街道办事处昆明市农民转移就业培训补助资金支出 绩效评价报告及评分表
富民县人民政府永定街道办事处昆明市农民转移就业培训补助资金支出
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1.立项背景及目的。
为全面提升永定街道辖区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务工增收脱贫,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一理念,抓住“就业脱贫”这一重点,在开发岗位、转移就业、创业带动、职业培训、信息化提升等方面寻求新突破,在就业援助、失保兜底、稳定岗位、防范风险等方面打牢新基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设立本项目。
2. 项目实施情况。
市级补助农村信息员15人,补助3.6万元。
3. 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
收到市级下拨农民转移就业培训资金3.6万元,实际支出0万元。由于实行大岗位制,各村社区不再发放此资金。
4. 组织及管理情况。
按照年初上级下达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根据任务要求对任务完成进度进行考核,加强对项目的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的监督管理。项目完成后,根据年度工作安排,进行项目资金申报和拨付工作,严格审核申报材料,确保项目资金安全。
(二)绩效目标
1.总目标
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一理念,抓住“就业脱贫”这一重点,在开发岗位、转移就业、创业带动、职业培训、信息化提升等方面寻求新突破,在就业援助、失保兜底、稳定岗位、防范风险等方面打牢新基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2.年度目标
(1)产出目标
市级补助农村信息员15人,补助3.6万元。由于实行大岗位制,各村社区不再发放此资金。
(2)效果目标
提升永定街道辖区就创业工作成效,突出就业创业政策的落实,为全县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一)阐述的主要内容
全面了解项目管理过程是否规范、产出目标是否完成,效果目标是否实现等方面的内容,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项目在以后年度的开展提供可行性参考建议。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项目预算编制的合理性、成本支出的真实性和控制有效性,评价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为以后年度编制项目预算、选择项目实施主体等提供参考依据。
(二)绩效评价原则、评价方法
1.绩效评价原则。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政府效能、坚持厉行节约的重要举措。本次绩效评价的目的是提高支出的责任和效率,形成“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管理理念,评价结果和整改落实情况将作为来年预算资金分配的依据。本项目绩效评价主要遵循相关性、可比性、重要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客观公正的原则。
2.绩效评价方法。依据资金使用的方向和对象,围绕绩效目标,从项目的申请、管理、产出、效益等方面科学设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公众评判、结果比较和加权重分等方式进行评价。
三、评价结论
(一)评价结果
该项目实施后,资金支出、拨付规范,达到预期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二)主要绩效
该项目实施后,资金支出、拨付规范,达到预期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保证了永定街道就业创业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提升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水平。
四、成本效益分析。
通过各村社区信息员在宣传栏、村组会议、手机短信、微信群、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做到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进村入户到人。加强了就业岗位推荐力度,重点做好求职登记和岗位推送,各村社区信息员将持续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向辖区内农村劳动力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绩效目标管理方面
年度绩效目标规划不够规范,设立不够全面、不够具体,不便于绩效目标考核和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
(二)项目管理方面
项目实施单位对本项目没有结合本县的实际,制定和建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制度和办法,没有对上级出台的各项规定予以细化。
(三)建议和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管理,简化各项手续,科学有效地安排各项资金支出进度,不断提高本局整体支出的经济性、效益型、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2.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明确预算绩效管指标和标准,细化、量化预算绩效管理指标,突出绩效特色。
附件1:永定街道昆明市农民转移就业培训补助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打分表
附件1
永定街道昆明市农民转移就业培训补助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打分表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三级指标 | 指标解释 | 评价标准 | 指标分值 | 评价得分 | 扣分情况 | 扣分原因 |
决策(10) | 项目立项(7分) | 项目立项规范性(1分) | 项目的申请、设立过程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立项的规范情况。 | ①项目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申请设立; | 1 | 1 | 0 | |
绩效目标合理性(2分) | 项目所设定的绩效目标是否依据充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绩效目标与项目实施的相符情况。 | ①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党委政府决策; | 2 | 2 | 0 | |||
绩效指标明确性(4分) | 依据绩效目标设定的绩效指标是否清晰、细化、可衡量等,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绩效目标的明细化情况。 | ①是否将项目绩效目标细化分解为具体的绩效指标; | 4 | 4 | 0 | |||
资金落实(3分) | 资金到位率(1分) | 实际到位资金与计划投入资金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资金落实情况对项目实施的总体保障程度。 | 资金到位率=(实际到位资金/计划投入资金)×100%。 | 1 | 1 | 0 | ||
到位及时率(2分) | 及时到位资金与应到位资金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资金落实的及时性程度。 | 到位及时率=(及时到位资金/应到位资金)×100%。 | 2 | 2 | 0 | |||
过程(30) | 业务管理(18) | 管理制度健全性(4分) | 项目实施单位的业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用以反映和考核业务管理制度对项目顺利实施的保障情况。 | ①是否已制定或具有相应的业务管理制度; | 4 | 4 | 0 | |
制度执行有效性(5分) | 项目实施是否符合相关业务管理规定,用以反映和考核业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情况。 | ①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管理规定; | 5 | 3 | 2 | 该项目未实施 | ||
项目质量可控性(5分) | 项目实施单位是否为达到项目质量要求而采取了必需的措施,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实施单位对项目质量的控制情况。 | ①是否已制定或具有相应的项目质量要求或标准; | 5 | 3 | 2 | 该项目未实施 | ||
资金分配的合理性(2分) | 资金分配及结果 | ①资金分配方案是否充分,分配标准是否合理、明确; | 2 | 2 | 0 | |||
预算执行率(2分) | 考察项目预算执行的进度。 | 预算执行率=实际支出金额/项目预算金额×100%。 | 2 | 2 | 0 | |||
财务管理(12) | 管理制度健全性(3分) | 项目实施单位的财务制度是否健全,用以反映和考核财务管理制度对资金规范、安全运行的保障情况。 | ①是否已制定或具有相应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 3 | 3 | 0 | ||
资金使用合规性(5分) | 项目资金使用是否符合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资金的规范运行情况。 | ①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 | 5 | 5 | 0 | |||
财务监控有效性(4分) | 项目实施单位是否为保障资金的安全、规范运行而采取了必要的监控措施,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实施单位对资金运行的控制情况。 | ①是否已制定或具有相应的监控机制; | 4 | 4 | 0 | |||
产出(30) | 项目产出(30) | 完成数量(10分) | 项目实施的实际产出数与计划产出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产出数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 一项不符合扣2分,与目标严重不符不得分。 | 10 | 10 | 0 | |
完成及时性(4分) | 项目实际提前完成时间与计划完成时间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产出时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 一项不符合扣1分,严重的此项完全不得分。 | 4 | 3 | 1 | 该项目未实施 | ||
质量达标率(12分) | 项目完成的质量达标产出数与实际产出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产出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 项目验收通过率达95%及以上,得满分;未通过一个扣一分,扣完为止。 | 12 | 12 | 0 | |||
资金变动率(4分) | 完成项目计划工作目标的变动成本与计划成本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的变动程度。 | 变动率=[(实际成本-计划成本)/计划成本]×100%。 | 4 | 4 | 0 | |||
效果(30分) | 项目效益(30分) | 经济效益(6分) | 项目实施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情况。 | 对照绩效目标,按经济效益实现程度计算得分。 | 6 | 6 | 0 | |
社会效益(8分) | 项目实施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情况。 | 对照绩效目标,按社会效益实现程度计算得分。 | 8 | 8 | 0 | |||
可持续影响(6分) | 项目后续运行及成效发挥的可持续影响情况。 | 对照绩效目标,按可持续影响实现程度计算得分。 | 6 | 6 | 0 | |||
服务对象满意度(10分) |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 | 采取社会调查的方式,社会公众满意度大于90%的得满分,每少1个百分点扣0.3分,扣完为止。 | 10 | 8 | 0 | |||
合计 | 100 | 95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