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县统计局2024年度统计数据管理维护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富民县统计局2024年度统计数据管理维护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为规范我县统计数据处理活动,加强统计数据安全管理,保障统计数据安全,根据《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联网直报系统管理工作的通知》《云南省统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云南省统计协同办公系统管理办法》《云南省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电子邮件系统管理办法的通知》《云南省统计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管理办法(暂行)》等文件规定,各级统计数据维护由各级统计机构分级实施负责,为做好我县统计机构统计数据的采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确保数据安全,特需要实施统计数据管理维护项目。
(二)项目绩效目标。
管理好全县统计系统和统计调查对象的数据资源,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流程,提高数据准确性,确保统计数据管理系统、系统资源、数据备份、服务器运行监控及运维管理工作正常运行,实现数据的及时更新与快速查询,建立数据监控机制,对异常数据变动及时发现并预警,及时提供运维和技术支持,完成应用系统建设建设、网络和终端安全管理、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工作,对全县统计运用系统进行业务培训、上门指导系统运用。
(三)项目组织管理情况。
县统计局为县政府直属机构,主要职责是:贯彻国家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方法制度,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县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工作,履行统计信息、咨询、监督职能和独立调查、独立报告、独立监督职权,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调控服务。目前,富民县统计局、各镇街道统计站均有统计内网专用电脑,统计内部邮箱系统、名录库系统等专用软件,建立独立的统计用服务器,各联网直报企业均安装统计专用系统,需要实时维护,对全县所有用户进行培训指导。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
1.绩效评价的目的
通过绩效评价,反映被评价部门2024年履职情况、财政资源配置情况、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实施情况和效果,分析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研究影响绩效的问题和原因,揭示资源分配是否合理、资金使用是否高效,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为被评价部门进一步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和财政支出结构、提升履职效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供参考。
2.绩效评价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绩效评价的对象及范围为县统计局及所属统计数据管理维护项目资金支出,包括2024年安排的一般公共预算资金。
(二)绩效评价原则、依据、评价指标体系(附表说明)、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
1. 绩效评价原则
本次绩效评价遵循科学公正、统筹兼顾、激励约束、公开透明的基本原则:
(1)科学公正原则。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按照规范的程序,对项目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反映。
(2)统筹兼顾原则。职责明确,与单位自评各有侧重、相互衔接,在单位自评的基础上开展此次绩效评价工作。
(3)激励约束原则。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改进管理实质性挂钩,体现奖优罚劣和激励相容导向,有效要安排、低效要压减、无效要问责。
(4)公开透明原则。绩效评价结果依法依规公开,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2.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绩效评价指标
本次绩效评价设置4个一级指标(投入、过程、产出、效果);9个二级指标(目标设定、预算配置、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职责履行、社会效益、可持续影响效益、满意度);若干三级指标。
(2)绩效评价指标分值权重
本次绩效评价为百分制,最终得分由各指标得分累计加总形成。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决策、过程、产出、效益四个方面进行构建,“投入”分值权重15分,“过程”分值权重20分,“产出”分值权重30分,“效益”分值权重35分。
3.绩效评价方法
本次绩效评价主要采用资金查验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方法。
(1)资金查验法。通过对资金使用主体账簿和原始凭据的核查,对资金的到位及使用情况进行梳理和检查,对资金未到位或未使用的原因进行追溯分析。结合资金使用明细材料,对项目支出的运行成本、预算执行相关数据逻辑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疑点时延伸检查,通过对资金流向的追溯,判断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以掌握项目单位资金管理的具体情况。
(2)比较法。通过数据比较,对绩效目标与实际产出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的比较,对项目的实际绩效与预期目标实现程度等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以前度同口径数据进行纵向比较分析,重点关注资金的增减变化。一是目标与产出的对比,分析各项指标的实现程度及偏离情况;二是对资金支出情况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对资金资源配置、资金使用、绩效实现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3)因素分析法。针对本次绩效评价,分析影响被评价项目绩效目标实现及实施效果的内外部因素,包括资金投入及时性、资金支出结构的合理性、组织配备有效性、管理流程规范性等,以定量方式分析各因素对项目绩效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从而确定各因素的敏感性和正负相关性。
(4)成本效益分析法。针对本次绩效评价,通过将项目资金投入与相应的产出、效益情况进行关联性分析,在明确资金等资源配置和业务耦合关系的基础上,打通投入与产出、效益之间的联系,开展“业财融合”的成本绩效分析,对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促进部门完善内部管理和降本增效提出合理建议。
(5)公众评判法。通过现场调研、访谈、满意度问卷等,了解项目实施效果情况,以发现部门预算管理、职责履行、项目管理、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着重对预算产出、取得的效果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为评价提供相关依据。
4.评价标准
绩效评价标准通常包括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等,用于比较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满分100分,对所有的末级评价指标一一评价、打分后,进行得分加总,得出部门整体总得分,根据总得分,将评价结果分为4个等级:优(得分90分以上,含90分)、良(得分80分~90分,含80分)、中(得分60分~80分,含60分)、差(60分以下)。
(三)绩效评价工作流程。
1.项目前期准备:对部门基本情况进行初步了解;根据评价任务进行前期准备,了解部门基本情况、职能职责、与部门履职有关的政策、主要项目的实施情况等。
2.开展实地评价:与项目相关人员进行充分沟通交流,开展调研访谈、现场踏勘、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等实地评价工作,完成实地评价相应工作底稿。
3.撰写报告:整理汇总相关材料及数据,对于数据不清晰、不完整的情况,作进一步取证核实,经分析研判,形成总体评价结论,撰写评价报告。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附相关评分表)
(一)绩效评价综合结论。
经对县统计局2024年统计数据管理维护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分析投入、过程、产出、效果4个方面,综合得分93分,评价等级为“优”。一级指标具体得分情况详见下表:
表4 绩效评价得分情况表
一级指标 | 指标分值 | 评价得分 | 得分率 |
投入 | 15 | 13.00 | 86.67% |
过程 | 20 | 18.00 | 90.00% |
产出 | 30 | 29.50 | 98.33% |
效果 | 35 | 33.02 | 94.34% |
合计 | 100 | 93.52 | 93.52% |
从预算执行情况看,在县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全面完成了统计数据管理维护项目,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所设立的绩效目标,符合客观实际,符合部门“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责,与本部门预算资金相匹配。
(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等。
1.完成联网直报系统管理、普查、重大调查数据处理、统计数据管理、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软件正版化技术支持工作;完成统计专用邮件系统、VPN系统、即时通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管理运维和技术支持工作。
2.完成网络、系统资源、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管理、运维和技术支持工作;完成普查数据处理环境准备和重点信息化项目组织实施工作。
3.完成全局办公电脑终端维护、打印设备维护及耗材保障,完成服务器维护管理。完成相关应用平台业务需求分析、建设、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及技术支持工作。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项目决策情况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联网直报系统管理工作的通知》《云南省统计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云南省统计协同办公系统管理办法》《云南省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电子邮件系统管理办法的通知》《云南省统计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管理办法(暂行)》等文件规定,各级统计数据维护由各级统计机构分级实施负责,为做好我县统计机构统计数据的采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确保数据安全,特需要实施统计数据管理维护项目。绩效目标完整性与部门履职、年度重点工作内容匹配度较高。
(二)项目过程情况分析
1.完成联网直报系统管理、普查、重大调查数据处理、统计数据管理、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软件正版化技术支持工作;完成统计专用邮件系统、VPN系统、即时通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管理运维和技术支持工作;完成应用系统建设建设、网络和终端安全管理、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工作,完成屏蔽机房管理和保密技术支持工作;完成系统资源、数据备份、服务器运行监控及运维管理工作;完成局中心机房负责企业电子统计台账软件运行管理维护工作;完成系统维护人员工资和福利保障工作。
2.完成网络、系统资源、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管理、运维和技术支持工作;完成普查数据处理环境准备和重点信息化项目组织实施工作;完成网络安全检测、监测和应急处置工作;完成网络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组织实施工作。
3.完成全局办公电脑终端维护、打印设备维护及耗材保障,完成服务器维护管理。完成相关应用平台业务需求分析、建设、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及技术支持工作,完成统计大数据综合应用系统管理、运维和技术支持工作。完成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工作;完成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成网络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相关工作。
(三)项目产出情况分析。
1.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流程,确保数据录入、存储、更新、查询等环节高效规范。
2.提高数据准确性,确保统计数据管理系统、系统资源、数据备份、服务器运行监控及运维管理工作正常运行,将数据错误率降低至0.5%以下。
3.建立数据监控机制,对异常数据变动及时发现并预警,以便快速采取应对措施,降低潜在风险,强化数据安全防护,杜绝数据泄露事件发生。
4.及时提供运维和技术支持,确保统计专用邮件系统、VPN系统、即时通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正常运转,响应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
5.及时处理全县联网直报系统、普查、重大调查数据、政务信息化项目、软件正版化技术支持工作;
6.完成应用系统建设建设、网络和终端安全管理、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工作,完成全局办公电脑终端维护、打印设备维护及耗材保障,完成服务器维护管理。
7.对全县统计运用系统进行业务培训、上门指导系统运用,培训率100%,上门指导系统运用100%。
(四)项目效益情况分析
通过系统正常维护,收集、整理和提供各种统计数据,包括国民经济核算、投入产出调查、地区生产总值核算等,对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和监督,向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建议,为县委、县政府了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确保统计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享符合国家标准和运行规则,为统计数据的顺利产生提供保障。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
通过加强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促使本单位树立了“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的观念,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机制,将评价结果作为申报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发挥绩效评价工作的应有作用。
(一)重视预算执行。一是为保证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对所有项目资金实行从申报到执行结束的全过程管理;二是分析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对项目资金结余原因进行逐项分析,加快项目预算执行。
(二)提高项目执行质量。经费下达后,及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明晰经费使用内容和范围,督促各项目经费执行进度。
(三)落实资金监管。严格落实规范财务运行机制、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强化监督检查机制、落实责任追究机制,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
(四)逐步规范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加强绩效管理,强化支出责任,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对所有2024年县级财政安排的资金开展了绩效自评。
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预算编制工作有待细化,预算编制不够明确和细化。
2.部分绩效目标难以获得结果。统计数据大部分为县委、县政府服务,为其提供政策制定的数据依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目标设定难以直面获得结果或取证结果。
七、有关建议
1.年度预算编制时执行“全口径”预算编制原则。在申报年度预算时,科学研判资金来源,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单位资金收入、其他收入、上年度结转结余资金等全部收入来源纳入部门预算,达到预算编制“项目合法合规、内容全面完整、数字真实准确”的总要求。
2.针对预算编制不规范等情况,进一步加强预算编报阶段的论证工作,提升预算编报的准确性、完整性,设置合理的预算绩效目标,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机制。其次,加强预算编报人员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严格按照预决算公开的相关要求,完整、准确的编报预决算信息。
八、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