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县人民政府 www.kmfm.gov.cn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索引号: 主题分类: 新闻发布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5-07-31 17:07
名 称: 富民县:创新驱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文号: 关键字:

富民县:创新驱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25-07-31 17:07 浏览次数:0
字号:[ ]

1934271_2048x2048

                                                             鼎承科技的车间

1934272_2048x2048

                                                              建新园文化展厅

1934273_2048x2048

                                                    昆洲智能原种猪场项目基地

近年来,素有“滇北锁钥”之称的富民县正悄然书写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这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昆明鼎承科技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百年老字号建新园借数字化焕发新生,昆洲农业公司用科技重塑传统养殖业——3家企业的实践,不仅是富民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动样本,也是当地以增强产业支撑能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有益探索。

鼎承科技

“小巨人”撑起大产业

走进富民产业园区,昆明鼎承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线上,机械臂精准操作,智能物流设备高效流转。这家成立于2006年的企业,从几十人的小厂起步,如今已成长为工信部认定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入选云南省2024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小灯塔”示范企业名单、2023云南制造业企业100强,产品覆盖全国百余个城市和地区,在市场上获得良好口碑。

“鼎承科技的崛起,是富民县系统谋划聚合力、要素保障强支撑、精准服务纾企困三项举措的生动实践。”富民县相关负责人说。企业专注于智能物流装备和精密机械制造,多项自主研发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2022年,鼎承科技与云南迦南飞奇科技双双通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成为富民县工业转型升级的标杆。

昆明鼎承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我们企业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与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构建了覆盖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的核心竞争力,打造‘高端自动化设备+全栈解决方案’双驱动引擎,通过三维质控体系与四大管理体系认证,形成研发设计、精密加工、质量检测的产业链闭环。”

一直以来,鼎承科技秉承“精工智造·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构建了贯穿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质量管控的全产业链运营体系。通过构建制造中心与数控加工中心等集群建设,配置了百余台套精密加工设备及检测仪器,形成了涵盖装备制造、精密加工、质量检测的三维质控体系。与此同时,企业通过引入智能化生产系统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了业务流程优化、运营效率提升和市场响应加速的三重突破。富民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鼎承科技的成功转型已成为园区企业“看样学样”的典范,将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步伐。

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富民县构建起5条重点产业链、5大强链工程、1套工作机制、7项重点工作的完整体系,并实施产业培育行动,为龙头企业量身定制“专业化”培育计划。截至目前,全县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8户,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4户,认定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户。

建新园

百年老店触网新生

“一碗米线香,半部春城史”,在昆明街头,“建新园”三个字承载着几代人的味蕾记忆。这家始创于1906年的米线老店经过迭代升级,现已是云南省唯一一家中华老字号餐饮企业,也是省级非遗保护单位,先后获得“创新型中小企业”“云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称号,2024年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多个预制菜产品在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试点平台备案。

“老字号要想焕发新生,必须学会利用数字化手段分析消费者习惯,形成独有的用户画像。”昆明建新园食品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浩菁说。建新园的数字化转型体现在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线上重构菜单体系,增加套餐选项;线下优化产品包装,单设外卖取餐口。为解决米线外卖易变质的难题,企业将米线与汤分开包装,找到了保持最佳口感的温度控制方法。

企业聘请国内食品行业的翘楚江南大学,为云南米线定制研发了全数控生产线。江南大学专家团队多次来云南实地调查研究,在实验室进行试制,再推广到当地,耗时两年,最终完成了融合食品加工技术、生物灭菌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的3T融合智能化米线自动生产线。每一个工艺环节都加入了智能化模块、物联传感器及智能终端,这条生产线实现了零人工参与、全标准化生产米线、实时监控米线产品质量。这也是国内首家米线“黑灯工厂”,24小时可生产米线6万袋。

在进军预制菜产业方面,2022年,公司把原先的中央厨房改扩建为预制菜加工基地,囊括蔬菜、肉类、调料、粮制品加工功能,同时投建冷藏设备,具备生活必需品保供功能。为了让升级改造一次到位,对车间重新规划布局,预计投资8000万元,目前已到位投资7000万元,耗时3年投建了十万级的净化车间,包括冷库设施、研发室、化验室、肉类加工车间、调料车间、净菜车间等。推行“一产筑基、二产增值、三产拓路”的融合模式,形成预制菜产业的全链条属性,让“农田到餐桌”的闭环成为撬动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的支点。

昆洲农业

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在富民县大营街道松林村委会纪家冲,一个现代化的智能原种猪场项目正在改变当地传统养殖业的面貌。这个由云南昆洲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的项目,总投资3.5亿元,分三期建设,聚焦基因组育种、智慧养殖等前沿技术,项目一期1800头原种核心群生产线满产之后,将实现年产种猪、商品猪54000头,优秀基因可辐射全省6.31%的出栏生猪,预计产值可达6426万元。

昆洲农业引入了国内领先的数字农业和种猪智能选种选育技术。公司董事长杨喜堤博士介绍,项目采用“外种猪高原本土化选+数字基因组育种”技术,AI赋能种猪育种,极大提升了当地种业现代化水平。2024年4月,富民县与四川农业大学签订校县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科技+人才+N”的模式,构筑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体系,支持昆洲农业的数字育种项目。

2025年7月9日,昆洲农业分批次从四川省眉山万家好种猪繁育有限公司成功引进“蓝耳双阴”优质原种猪615头,昆洲农业高原智能原种猪场投入生产,富民县生猪种业发展实现零的突破。公司副总裁王再丽说:“今年内将完成智能化环境监控系统和管理平台建设;明年重点推进AI辅助育种平台研发;到2027年建成完整的智能化育种体系。目前我们已经组建了专业研发团队,通过这一系列科技创新,种业基地的建成投产将辐射带动整个云南省的优质生猪产业发展,填补云南省的优质种猪需求缺口。”作为昆明市2025年重大项目之一,县政府通过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为昆洲高原智能原种猪场项目落地提供了政策、土地等资源保障。

杨喜堤介绍,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传统养殖业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云南日报 记者熊明 文/图)

版权所有:富民县人民政府 技术支持:昆明信息港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5301240002

主办单位:富民县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

地址:富民县永定街88号 信息公开办电话:68811833 技术服务电话:68810808

滇ICP备20000783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2402000111号

富民县人民政府